关于文化诊断学,我曾经这样写道:“一种无序的文化繁荣和混乱的思想活跃,带给人们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精神的疲惫和理性的迷茫。我们认为,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针对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应该建立一门文化诊断学,使之具有学科的性质,并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承认和自觉运用”。对于这种说法我曾经做过调查,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对此持赞成态度,因为他们已经感觉到了不健康的“文化繁荣”正在肆无忌惮的腐蚀着涉世未深的年轻一代。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认同这样的说法,认为“文化必须是绝对自由的,文化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不需要诊断,也不能诊断……”对于这种糊涂观念我曾给予过针锋相对的回答,我对他说:“您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吧?,提供最方位的的网格铝箔信息!但是,毛泽东也提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主张。请问,如果不具有对文化的分析和诊断能力,提供最方位的的文件柜信息,怎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不是不能诊断,关键是看如何诊断!
其实,让文化诊断学成为一门学科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和自觉运用,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文化诊断学专家并从事文化诊断的行业,而是通过培育和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诊断和驾驭能力,形成对文化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借鉴。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 一、企业年金及其客户服务渠道,就不至于使自己迷失在知识的海洋找不到方向,也不至于使自己成为网络时代的文化牺牲品。一旦文化诊断学成为一门学科,这对于营造健康的文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因此��要培育和提升自己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必须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文化创造力水平;要培育和提升文化创造力水平必须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要提高思考力水平,需要建立完整的思考力体系和相对完善的思维方式。文化诊断学就是通过提高思考力水平以培育和提升人们的事实判断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实践判断能力,进而形成对文化的诊断和驾驭能力。
广义上,文化诊断学分析研究一切文化现象;狭义上,文化诊断学主要是分析文化的创造力本质、文化创造力的美学形式、文化创造力的对象化过程等三个方面。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创造力始终是文化诊断学分析和研究的核心内容。文化诊断学不同于心理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也就是说,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思维主体,而文化诊断学主要研究的是思维中的客体,并通过思维主客体关系在认识方式上的统一性,追求文化创造过程中把握方式的合理性。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思维与存在的价值统一是一切文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也就成为文化诊断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文化诊断学也不同于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比较抽象和宽泛的,可以说是万学之母,任何对象都可以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文化诊断学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通过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把握行为方式的合理性,进而在创造力的对象化过程中体现出对文化的诊断能力、驾驭能力、创造能力。
关于文化诊断学,我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培训学习辅导材料”中做出了详细解释,指出了文化诊断学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目标、特定的方法、特定的需要。必须在特定意义上理解文化诊断学,而不是望文生义的理解文化诊断学。在此,我需要简单解释一下关于文化诊断学的这些“特定”内涵,这种解释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阶段,文化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特定的环境。我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的导言里明确指出:文化发展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自由环境,但是,假如类似色情、暴力、虚伪、邪恶等文化现象象毒草一样在文化的花园中不受限制地疯狂蔓延,那么,百花的开放会不会受到杂草的侵害?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要培育出好的花圃、种出好的庄稼,必须清除田间杂草,否则庄稼地里就会杂草丛生而成为“荒芜”。在这个意义上说,一种无序的文化繁荣和混乱的思想活跃,带给人们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精神的疲惫和理性的迷茫。今天,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各种观念五花八门、真假善恶模糊着视线,多元文化也呈现某种混乱现象,为此,我们开创并力行一门新型学科��文化诊断学。
特定的目标。文化诊断学的特定目标就是要培育和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诊断和驾驭能力,一旦形成了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那么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混乱;对于文化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的病态现象和不健康现象;对于文化的邪教和伪善等等,人们就具有一种分析、诊断和把握能力,这时,就不会出现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也不会出现所谓的“信仰问题”。当一个人具有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实际上也就具有了相应的事实判断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实践判断能力,其思考力水平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特定的方法。要提高一个人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必须提高他的思考力水平;而要提高思考力水平,掌握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显然非常重要。这套理论和方法的主要内容有:思考力三要素理论和方法;思考力体系完整性的理论和方法;思维方式完善性的理论和方法;智慧曲线三维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思考力与行动力转化机制的理论和方法……将这套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思维实践和文化创造,就形成了一套关于文化诊断学的特定方法论系统。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重视能力的培育��通过提高科学思维水平培养事实判断能力;通过提高价值思维水平培养价值判断能力;通过提高应变思维水平培养实践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文化的诊断和驾驭能力。
特定的需要。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必须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才能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表明,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得来的一纸文凭无法面对竞争的挑战,竞争迫使我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将这种精神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和创新优势。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处在竞争时代和创新型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文化诊断学通过举办思考力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提高人们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将使一个人在创新方面、竞争方面、学习方面中得以充分发挥和灵活运用,文化诊断学也将在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过程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三、如何培育和提升人们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
未来中国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健康发展问题,而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和提高人们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正是出于这样的需要,文化诊断学产生了。当人们获得了一种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当文化诊断学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和自觉运用,当文化诊断学成为一种分析方法和思想力量,可以想象,文化的花园将不再有杂草丛生和良莠不分的疯狂,提供最方位的的安全鞋信息,那种虚伪的、邪恶的、充满低级趣味和轻薄思想的文化将受到人们的自觉抵制和批判,这对于净化社会的和文化的风气、对于我们子女的思想的健康成长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培育和提升人们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呢?对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中有系统阐述。为了让读者对此有一个梗概性的了解,我们有必要对此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要想使自己获得一种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事实判断能力,其次需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需要提升自己的实践判断能力。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科学思维水平。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价值思维水平。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需要对事物的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实践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和具体条件创造性发挥的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他的应变思维水平。事实判断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也就是“真”),价值判断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也就是“善”),实践判断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也就是“度”,或者说“和谐美”),三者之间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掌握这三大原则对于培育和提升一个人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内容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做过多的说明。
在事实判断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实践判断能力的有机统一和灵活运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人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相对完善性,提供最方位的的网格铝箔信息,从中也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考力水平。由于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因此,随着思考力水平的提升,随着思维体系的不断完整和思维方式的不断完善,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人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
当一个人的思考和创造活动针对不同对象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活动运用于生产劳动的时候,根据其思考力和创造力水平,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活动运用于科研和审美活动的时候,根据其思考力和创造力水平,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学术成果和文化产品;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活动运用于文化的分析、诊断和借鉴的时候,根据其思考力和创造力水平,就会对文化做出不同程度的合理性分析,进而产生对文化的不同态度。因此,思考力和创造力是一切对象化活动的主宰。
为了提高人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水平,提供最方位的的扁钢信息,为了培育和提升人们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文化诊断学,目前,文化诊断学工作的重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推进它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
(一)举办思考力测评系列活动。从2008年夏季开始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力测评活动,例如:《测评一下:您的思维方式需要完善吗?》主要是针对思考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分析测评,帮助参与者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为他们有针对性的提供思考力的培训和学习,提供最方位的的PPH管信息,以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和相对完善的思维方式,进而培育他们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分析一下:成功离你有多远》主要是分析一个人在思考力的对象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思考力水平和创造力水平,并在创造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我们之所以要举办思考力测评系列活动,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1)对于个人而言,通过这种分析建议,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提高思考力水平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改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事业目标,并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提供思考力分析,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加思维速度,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升他们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2)对于文化诊断学而言,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化诊断学,让人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到文化诊断学勤勤恳恳的学术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文化诊断学将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使自己不断的发展壮大。(3)对于社会而言,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恶性竞争和不诚信行为变得越来越频繁。恶性竞争会导致社会的行为异化,加速社会诚信体系的崩溃。一旦旧的社会诚信体系在崩溃,那么新的个人诚信行为体系必须建立,提供最方位的的双梁起重机信息,文化诊断学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最方位的的焊接变位机信息,在帮助人们提升思考力、增强行动力、锻炼意志力的过程中倡导建立新的个人诚信行为体系。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人们掌握文化诊断学的思考方法,指导人们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学会如何构建个人诚信行为体系,使更多的人成为诚信行为体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二)用文化诊断学诊断《周易》。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诊断和驾驭文化能力的时候,他就能够对文化现象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诊断,并形成对文化的合理借鉴和正确态度。同样,当我们运用文化诊断学方法对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在这个分析诊断过程中可以让学习者得到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实践判断方面的培训,进而也就能够培育和提升他们对文化的诊断和驾驭能力。为此,我们将文化诊断学运用于对《周易》的诊断,通过创造一个完整的文化诊断学案例,使人们更具体的感受到文化诊断学的魅力。2009年春季,我发表了《从“周易”到“文化诊断学”看中国文化的发展》的部分内容,简单介绍了诊断《周易》的目的、方法和主要内容。在这个文化诊断案例中,我们以存在根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科学思维方法论提高人们的事实判断能力,进而在“真”的意义上对《周易》进行文化诊断;以合理性法则和实践逻辑为理论核心,通过价值思维方法论提高人们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而在“善”的意义上对《周易》进行文化诊断;以制衡理论为导向,通过应变思维方法论提高人们的实践判断能力,进而在“美”(这种“美”指的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和谐关系)的意义上对《周易》进行文化诊断;以智慧曲线三维模型为理论工具,通过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和相对完善的思维方式,在真善美统一性的意义上对《周易》进行文化诊断,提供最方位的的过滤器信息。
为了帮助人们理解思维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相对完善性在文化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诊断周易的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文化诊断学的分析工具(包括《思考力体系分析测评表》、《思维深度分析测评表》、《思想高度分析测评表》、《思维广度分析测评表》、《智慧曲线三维分析模型》等等),对周易的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以及周易的科学思维水平、价值思维水平、应变思维水平做出系统的测评,这种系统测评能够让人们科学把握《周易》的文化精华,合理处理其中的文化糟粕。这种分析和测评对于国学的学习和借鉴,对于理性的看待国学的复兴和繁荣,对于培育和提升人们诊断国学和驾驭国学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周易》是国学之中的国学,是中国文化之中的文化,只要对《周易》做出合理诊断,那么,国学的繁荣、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提供最方位的的电动观光车信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习惯用价值判断替代事实判断,事实关系和应该关系混为一谈,中国人的愿望往往是好的,但是,由于实践判断能力落后于价值判断能力和事实判断能力,常常因为情绪激动导致行为上的急躁和轻浮。大多数中国人偏向于感情用事,从众心理严重,在诊断《周易》这个文化项目中,我们将深入剖析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力水平,并指出这种思维方式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在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和相对完善的思维方式方面,以及在构建诚信行为体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将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当然,我们也将通过这个文化诊断项目,让更多的人感受文化诊断学的魅力。
从2009年春季到现在,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从“周易”到“文化诊断学”看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研究一直处在断断续续中。由于人们对《周易》的看法有太多的迷信色彩,有很多人对《周易》抱有偏见,因此,该项目目前还属于民间哲学研究项目,难以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致使这项学术研究一拖再拖。为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民间,希望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
对于繁荣中国文化,对于中国的学术研究,如果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多做雪中送炭的善良之举,少做锦上添花的附庸风雅,那么,对于曾经有着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我们的学术研究还有什么理由落后于西方任何一个国家呢?